护坡砖透水的成型工艺特点主要体现在材料选择、成型方式及结构设计三个方面,其目标是实现高透水性、抗压强度和生态效益的平衡。
1. 材料与配比设计
透水护坡砖采用间断级配骨料与低水灰比胶凝体系。骨料以粒径5-10mm的碎石为主,占比达75%-85%,形成相互贯通的孔隙网络。胶凝材料多选用42.5级硅酸盐水泥,掺入粉煤灰(15%-20%)或矿渣微粉(10%-15%)以改善和易性。添加0.05%-0.1%的聚羧酸减水剂降低水灰比至0.25-0.30,同时掺入乳液(3%-5%)提升粘结强度。这种"骨架-胶结"结构既保证30%以上的有效孔隙率,又能达到C30以上的抗压强度。
2. 振动加压成型工艺
采用双轴偏心振动与液压加压复合工艺:模具在50Hz高频振动下使骨料紧密堆积,同时液压系统施加1.5-2.5MPa的线性压力。振动时间控制在30-45秒,压力梯度分三级加载(0.5→1.5→2.5MPa),确保骨料定向排列形成垂直透水通道。该工艺可使砖体透水系数达1.5×10⁻²cm/s,同时表面密实度提高20%,有效解决透水与强度的矛盾。
3. 结构功能一体化设计
通过模具成型实现表面仿石纹理(深度1-2mm)与底部支撑肋条(高度5-8mm)的复合构造。上部设孔径5-8mm的导水孔(开孔率15%-20%),底部设计楔形咬合槽(倾角15°),使砖体间形成0.5-1cm的连续排水缝。采用蒸汽养护制度(60℃恒温8h)促进水泥水化,养护后经表面喷砂处理(粒径0.3-0.6mm石英砂)提升防滑系数至BPN75以上。
该工艺创新性地将振动密实与压力成型相结合,通过材料优化与结构设计,使护坡砖兼具20-25L/(min·m²)的透水率、抗冻融循环50次的质量损失率<3%以及12mm/m的线性热膨胀系数,满足水利工程对生态护坡材料的综合性能要求。

上一条:墙体砖的发光原理是什么?
下一条:墙体砖烧结的烧制温度是多少?